我出生在阜宁,这片土地承载着我生命最初的啼哭与懵懂。幼时的记忆里,家乡的天空总是蓝色的,处处弥漫着质朴的烟火香气。低矮的房屋错落有致,邻里间的寒暄问候,声声入耳,温情四溢。家门前的小河潺潺流淌,清澈见底,水波荡漾间,倒映着我天真无邪的笑靥。
后来,生活的轨迹将我带往徐州贾汪。这座城市的豪迈粗犷,与阜宁的温婉细腻截然不同。贾汪的风,带着北方特有的凛冽,和火车一起呼啸而过时,似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;贾汪的山,挺拔而深沉,孕育出豪爽大气的民风。贾汪的煤,黑色而润泽,晕染成冬季里最温暖的火红。在这里,度过我重要的小初高三个阶段,我习惯了大口大口地咬煎饼,听惯了爽朗敞亮的谈笑声。
贾汪的一切渐渐融入我的生活,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,但阜宁的影子却始终在我心底萦绕。我时常在梦中回到阜宁的家乡,走在那弯弯的小路上,路旁的野花肆意绽放,芬芳扑鼻,水从里的芦苇随风摇曳,轻盈优雅,外婆家的大黑狗缱绻围绕,这些时时唤醒我对儿时岁月的深深眷恋。
我是吃着贾汪煎饼就着阜宁大糕长大的。阜宁大糕,那一片片洁白如雪、软糯香甜的糕点,承载着我童年最美好的味觉记忆。每年的除夕夜,母亲总会在我们床头放上两片大糕,郑重其事地叮嘱,要吃过糕再说吉祥话,这样,新年的愿望便能成真。母亲眼中的期许与温柔,连同大糕的香甜,一同刻进了我的生命里。后来的我啊,每年除夕,也会像母亲那般,在孩子的床头放上两片大糕,看着孩子惊喜又满足的模样,仿佛时光倒流,我又回到了那天真无邪地在贾汪的童年时光。现在孩子长大工作了,除夕放大糕的习惯一直都在,孩子虽然只是应付式地答应我一声,但这两片大糕延续的是母亲满满的深情,也寄托着母亲美好的愿望。
岁月匆匆,我大学是在盐城就读的。大一那年元旦假期,同宿舍的同学约定回校时带上各自家乡的特产分享。那时交通不便,回一趟徐州贾汪路途遥远,回去至少要耗费一天的时间。思索再三,我决定假期回阜宁三灶的姨娘家。
返校那天,我怀揣着期待,到阜宁城里寻觅那熟悉的大糕味道。姨妹告知我,阜城大街东边有卖新鲜大糕的摊位。我满怀憧憬地踏上寻糕之路,可我这个“异乡客”对县城并不熟悉,如同置身于世外。冬日的寒风凛冽刺骨,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,我裹紧棉衣,在大街小巷中穿梭,根本不知道哪条路叫阜城大街。人们行色匆匆,我一路询问,却在错综复杂的小巷中屡屡迷路,心中的焦急如潮水般蔓延,担心错过班车不能返校就错过与同学们的相聚。
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时,一个二轮车停在身边,我牙一咬如现在的滴滴打车般轻松上了二轮车。二轮车把我带到一个摆着露天摊位的屋前,现在回忆起来可能就是糕点厂附近的小作坊。摊位上,有成条层层叠叠堆着的,也有散放着的,露出洁白的肤色,散发着诱人的气息。摊主是一位和善的大妈,她熟练地为顾客称着大糕,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。我迫不及待地凑上前,然而问到价格的那一刻,我不禁犹豫了。对于身为学生的我来说,这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加上我的路费,二轮车费,我算了一下,要30多块钱。但想到同学们的约定和她们期待的眼神,想到要将这份家乡的味道分享给同宿舍的舍友,我咬咬牙,决定从伙食费中抠出,一个字“买”。大妈见我买得多,贴心地多送了我两小片,我轻轻咬下一口,软糯香甜瞬间在口中散开,那熟悉的味道立刻将我拉回童年,全是温暖与满足啊!我小心翼翼地捧着这饱含深情的大糕,如同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,踏上了回校的路途。
当我回到宿舍,里面早已热闹非凡。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,桌上摆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特产。有金黄酥脆的麻花,咬上一口,“嘎吱”作响;有许多节清脆多汁的甜大稍;有包装精美的点心,造型别致,宛如一件件艺术品;印象最深的是南通海边的同学带来的海螃蟹和模样奇特的虾婆婆,初见时,那虾婆婆大虫般的模样让我心生怯意,可当放入口中,那鲜美的滋味瞬间在舌尖上绽放,至今想起还垂涎欲滴。
一番热烈的聚餐后,我怀着忐忑又羞涩的心情,拿出了自己带回的阜宁大糕。原本热闹的宿舍瞬间安静下来,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欢呼。同学们的目光被这朴素的大糕吸引,大家纷纷围拢过来,你一片我一片,大糕很快被一抢而光。看着同学们的笑容,听着她们对大糕的称赞,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幸福感、自豪感涌上心头。其实我知道,她们赞叹的不仅仅是大糕本身有多美味,而是被我这份跨越路途、省吃俭用带来的心意所打动。那一刻,我真切地感受到,这份因阜宁大糕而起的羁绊,正向我们悄然走来。
时光如白驹过隙,近三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。但同学们抢大糕的那一幕,却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,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。所幸我工作就回到了阜宁这个小城,每年临近春节,总会收到大学舍友的消息:“老大,今年寄大糕有我的份吗?”“老大,给你发的蟹黄大包收到了吗,过年不要忘了给我寄大糕,要新鲜的哦。”一份几斤重的大糕,传递着沉甸甸的情谊,让我明白,这份因阜宁大糕而起的温暖羁绊,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,成为我们友谊中最珍贵、最难以割舍的一部分。
在漫长的岁月里,阜宁大糕从成条纸包装到成片食品材料包装,一路温情着我,她不仅仅担当着一份美食的角色,也是儿时母亲温柔的期许,是故乡这片土地给予我的最初眷恋,是年少时为了分享省吃俭用的热忱,是与同窗好友间跨越时空也永不褪色的情谊。每一片大糕,都裹着时光的糖衣,带着家的味道、怀揣着步步登高的寓意和37℃飞向上海、北京、厦门、徐州、无锡、南京、泰州、南通、镇江、连云港……阜宁大糕,岁月里的温暖羁绊,始终在生命的脉络中,熠熠生辉,永不落幕 。
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 李红梅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