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
江东时评|“为上清华高考14次”是唐吉诃德式执着吗?
发布日期:2022/8/15

多年前摄制的纪录片《高十》令人印象深刻,片中的农村青年唐尚珺为追求清华梦,孜孜不倦、年复一年备战高考,经历10年高中后终于考取中国政法大学。纪录片最后,肺癌晚期的父亲说,“感觉儿子能有机会到北京学习我内心很骄傲”,这一幕让人热泪盈眶、深受触动。然而,政法大学远非唐尚珺的结局,他从政法大学退学后,继续备考。今年,经历高考14次、复读13年,唐尚珺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。这会是最后的结局吗?

近年来,唐尚珺的故事几乎每年都会成为新闻焦点。“值与不值”成为每年争论的核心,有人觉得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,如果能考入清华大学,那将意味着实现名校和阶层迁跃,站在唐尚珺角度看,此举可以理解;但更多的人觉得耗费多年宝贵青春时光、放弃承担家庭责任,去赌考上清华的渺小机会,堪称唐吉诃德式的执着——此前他曾先后被吉林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,如果早些就读这些学校,也就不会浪费这么多“沉没成本”。

目前,尽管被沪上名校录取,但从世俗意义上讲,唐尚珺也很难说是“成功”的。他已经34岁了,远超企业划定的校招年龄上限,毕业时也会超过公务员、事业编考试的35岁年龄上限。年复一年为准备高考付出时间、青春上的巨大代价,也让他的选择面越来越窄。要知道,不少这个年龄段的人事业已小有所成,他的同学、《高十》的拍摄者何汉立就一步步成为新锐导演,后者毕业于广西一所普通高校。

有人说,唐尚珺的规划虽然不太合理,但也“没有什么好嘲笑的”。实际上,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抱着嘲笑的态度,他们恐怕只是觉得惋惜,惋惜于唐尚珺牺牲大好年华去追逐顶尖名校,以致在走出校门后将陷入被动、前景堪忧的局面,这未必是一个理性的选择。更何况,冲击清华大学这类顶尖名校,努力和笃定只是成功必备因素之一,临场发挥、智力和天资等都不可或缺,不可控因素太多,在这上面与命运对赌,未必是“明智”的。

当然,不管基于何种原因,是不是非清华不读、要复读多少年,这些问题终究是唐尚珺个人选择,但从社会层面来讲,过于执着于名校梦,并不值得提倡。放眼望去,唐尚珺背后是数量庞大的、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小镇青年、寒门学子,他们的努力固然值得肯定,但由此陷入对高考和名校孤注一掷的追求中,并非好事。过度的名校情结,除了观念原因,或许也与“复读经济”的刺激有关,不少复读学校为了打造“榜样”,重金奖励高分考生。这种模式看似多方共赢,实则刺激了名校情结,让复读机构赚得盆满钵满。因而,我们要警惕那种偏执性的名校情结及其背后成因,防止基础教育逐渐走向功利化。

   
 
 
地址:盐城市中茵海华银座11幢816室 邮编:224000
热线电话:0515-83071288 83071285 传真:0515-83071292
盐城扬子网(盐城扬子广告有限公司)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15005409号-1
技术支持:盐城网络公司 0515-88291899